「十年前的女孩未曾想過」
2012年,12月21日據說是馬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,已經是延畢仔的我,因為算錯選修學分,要多上暑修補足,拖到九月才順利拿到畢業證書,一個月後找到第一份雜誌編輯的工作,十月總算可以說是真正出了社會,彼時作為一個社會新鮮人以及從零開始的編輯,已聽聞過《小日子》這本雜誌,當時不會知道,那年年底終結的光景未曾降臨,整個宇宙如常運轉,而《小日子》會存活到今日,然後現在我還未婚。
我從小在雙北長大,大學去臺南念五年書又回來,在這座城市長到32歲,無論外表還是內在,自認都是很臺北女生的樣貌,可是,認真想想,這到底是個怎麼的定義或者標籤?最初,編輯家豪說十週年時來做臺北女生吧,對於一直以來最支持小日子的群體做出致敬,接著一起在小日子三年多的亞涵提問:「如果小日子是個人,他會是怎樣的?」「絕對、一定是個臺北女生。」我這麼肯定地回答。於是這期有了個清晰的方向,我們想透過性格、外表、喜好不同的受訪者,形塑出小日子這個臺北女生,也向支撐著這本雜誌的眾多臺北女生回報我們的愛。
起點,是寫出《臺北女生》的許菁芳以及創造《台女》這本攝影散文集的李昭融對談,她們受到臺北女生的啟發,也是這期靈感的來源。接著,是眾多臺北女人、女孩的群像記錄,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、歌手鄭宜農、創業家理科太太、導演阮鳳儀、作家黃麗群、洪愛珠、食評家高琹雯、演員蔡嘉茵、舞者劉奕伶、同志運動家呂欣潔、YouTuber阿卡貝拉、條通媽媽桑席耶娜、藝術家Fanko以及健身女子May。從各自的視角與觀點,談論在這座城市的生活,以及從母親、女兒、愛人或者創辦人、革命分子、創作者這些身分當中裡體會到的多種感受。
許多人都有提到的一點是,臺北有著乍看冷漠的距離,可是這個人與人之間互留的空間,反而給了更多事物自由發展的餘裕,在面具以及裝甲之下,其實有著無限的溫柔,如果你想奇特,你可以當最奇特的,如果你想平凡,你也可以平凡到極致,臺北女生的獨特性就在於,這裡實在有太多種不一樣的女生,只要你想要,你就能成為一種分類。
小日子十歲了,2012年的女孩無法知曉,2022年她已經換了好幾個工作,分手數次又反覆陷入戀愛,她長成了自己還算滿意的女人,不過偶爾還是會憎恨或哀憐自己,陷入今後是否能在世間留下或成為什麼的恐懼當中,但她在小日子做了36本雜誌,這些是她最愛的作品、也是她深愛的孩子,唯獨這是,肯定的事情。
小日子行事曆
一件事
相信喜歡的力量做好一件事做好一本雜誌
工作的樂趣在於看同事們上演的即刻劇碼
既自虐又幸福做雜誌的時光河流
謝謝臺灣,小日子十歲了!
小日子鐵粉募集愛要大聲說出來
黃威融:微小的幸福具體的生活
聶永真:回望十年《小日子》始終是滿意之作
專欄
馬世芳:那時的我們寫在《小日子》十週歲
陳雪:愛走路的臺北女生
插畫家創作日記
陳沛珛:臺北女子的日常觀察手記《暫時先這樣》
封面故事GirlsinOurTown
Part1因為這個城市我們形塑出新的性格
臺北女生是我的創造是你跟我所有人的創造
Part2每一個她都是一種自己的分類
承襲歷史也創造未來臺北的自由讓我成為我
是臺北給了我安全感讓我做最奇怪的自己
當媽媽讓我真正成為一個人現在我知道勇氣是什麼了
既是美國女孩也是臺北女孩身分的游移讓我更加柔軟
這裡浸潤又寵溺了我讓我這麼自得其樂地伸展著
去接受各種真實我的存在就是對觀眾的挑戰
當我的生命僅存舞蹈臺北無關喜歡
能活在如此安然去愛的地方有時彷彿作夢一般
在這座城誰都能相愛謝謝這種柔軟與包容
探尋城市暗處裡的光是條通教會我的溫柔
既容易被看見也容易被淹沒永遠要聚焦在自己
健身其實是心靈的鍛鍊以此聆聽身體的需求
讓人心安的臺北奠定了我的美食自學之路
小城故事未必登峰造極卻讓人舒適過尋常日子
租屋是種姿態
打開大門來場城市裡的屋頂派對
我們喜歡的店
與茶一起生活讓日子變成流淌的金光
工作室日常
菓實日:學會捨得才能繼續前進專心烤一盒餅乾的烘焙工作室